我們一家三口一起掛病號了。  





自從小米微感冒,看了醫生吃了藥後,以為好主轉了,借著陽光天出門去曬身體,
沒多久回到家,小米又感染到新病毒,夜裡居然咳嗽了,從此我很賣力的很勤勞的幫小孩拍背。
因為是怕極了她的細支氣管炎,那種每個夜裡咳嗽的次數沒停過,沒飽睡也非常心疼。







禮拜五帶著快痊癒的小孩做最後一次覆診,
小米還是微咳,但已經不在夜咳,小杯只有痰比較多,淡淡的咳,症狀幾乎很少出現。
以為這一次三天的藥,可盼兩姐妹感冒漸漸收尾,在禮拜日的凌晨,小杯發燒,很好!!!
一發就38度,非常好!!!接著一天就無數次的咳嗽和再發燒一次。
第二次發燒在睡前,體溫飆到38度,就沒再升高,接著維持一個小時,在熟睡之後,慢慢調降到37.5、漸漸地37.3,看完最後一次溫度計,我也放心的睡著。



生病而已,幹嘛累!

就在以為收尾的同時,除了被感染的小杯,那天晚上,我也覺得喉嚨怪怪的,越晚越覺得疼痛。
清晨起床,喉嚨又乾又痛醒來,清一清喉嚨幾聲覺得真的很不對勁,早餐不吃了,趕去假日也開放的診所就醫去。所以,即使不出門媽媽和妹妹也會被感染 ... 好無奈 ...


幾天前看到小兒科醫師的網誌,看完後,讓我稍稍把無奈的心轉淡,想分享一下



以前訓練我小兒感染科的老師常對我說: [ 其實我的門診病人,有 90% 以上自己會好,我們的工作其實就是在抓出那不到 10% 可能有危險的疾病。] 他也常說: [ 我用的藥都很單純、種類也很少,重點是在衛教!] 我都會笑的回答: [ 主任,這是在醫學中心才有辦法做的事情,如果去開業不用一個月診
所就倒閉了!]

比如說,得流感的小朋友通常在退燒後還會持續咳嗽兩個禮拜到一個月,咳嗽才會完全緩解,吃止咳化痰藥只是暫時緩解症狀,要完全好的重點其實是 【時間】,時間到了多數咳嗽自然會完全緩解,但有多少家長可以忍受眼睜睜地看著小朋友不斷咳嗽,並聽得進醫師說可能還會咳 2 到 4 週? 是不是反而會覺得這個醫師是 "兩光醫師" 不會治療咳嗽,然後趕快換另外一間診所,希望有藥物可以一包見效?

【當兒童生病時,第一個看診的醫師最容易變成 "兩光醫師",而最後一個看診的醫師往往就會變成 "神醫"!】
現今 "吃到飽" 的健保,不合理制度讓每個病人平均看診時間壓縮到 3~5 分鐘,要做完整的衛教根本就不太可能,因為一個病人花太久的時間相對上就會增加後面病人的等待時間,結局就是被人嫌看病太慢!

兒科的病人大部分是病毒感染,病要好需要【時間】,看診的目的是要觀察有沒有併發症或是危險的徵兆,症狀治療當然有一定的需要但不應該是唯一的重點。此外,家長要弄清楚什麼是危險訊號,一旦出現就需要馬上回診或是緊急送至急診。

要治療好疾病除了勤看醫生外,有時候是需要一點時間的。《轉載自Dr.E小兒急診室日






假日開始一連的下雨,姐妹倆只在家哩,所有能玩的都翻出來玩。
病懨懨的媽媽,趁機可以在沙發上耍賴補個眠,照顧連續生病的小孩,真的好累、好累。
自在每晚睡前悄悄地禱告,對神明說:保佑我們母女三人快點全癒,恢復健康的身體,求個心安求好眠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法國薄酒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